在全國樓市整體保持平穩回落態勢的大背景下,近期,深圳等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再現“炒風”。多地政府也迅即出臺政策維穩樓市,包括深圳、合肥、乳山、海口、浙江及其下轄地級市臺州、麗水等。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各地政府應更好地掌握購房信息,防范各類炒房資金進入。尤其是類似乳山這樣的城市,炒房行為的投機屬性較強,更應警惕。
深圳樓市再收緊
“30萬元一個名額,很多人手持10~15個名額去搖號。”日前,深圳“網紅”新盤炒作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針對“打新搶購”之風,11月20日,深圳官方APP“I深圳”正式上線購房誠意登記功能,規范了熱點樓盤的交易秩序,并明確,開通購房誠意登記系統的目的是為了準確掌握居民購房需求,以達到優先滿足無房居民家庭購房的目的。
深圳市規定,購房者應該了解房地產調控政策,如實申報購房誠意登記信息,對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若是違反政策,需要承擔三個后果:第一、計入誠信檔案,由相關部門予以聯合懲戒;第二、三年內無權使用購房誠意登記系統;第三、交給開發商的保證金或定金,可能會被開發商沒收。
嚴躍進認為,通過APP“誠意登記”,可以更好地掌握購房信息,落實“剛需購房者優先”,防范熱點樓盤售樓處排隊認籌等做法,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此前的7月份,深圳住建局曾針對個別二手房集體漲價、自媒體炒作房價等現象兩度收緊政策。7月30日,深圳市住建局發布的樓市調控“新八條”細則中明確,加強熱點樓盤銷售管理,對意向購房人群按照是否為真正剛需家庭及來深時間長短等因素,確定一定的購房比例,將確保有限的住房資源優先銷售給無房自住家庭。
深圳市住建局呂增學曾分析稱,深圳人口密度全國第一,住房剛需強烈。但從供給側看,近四年,深圳實際供應居住用地766.6公頃,僅占實際供應建設用地的14.2%。近三年每年供應住房僅8.1萬套,難以滿足年均新增37萬人的住房需求。
23日,深圳迎來今年最大規模土地出讓,共有8宗居住用地入市,總出讓面積73.22萬平方米,總起拍價合計294.42億元。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指出,今年截至目前,深圳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筑面積累計同比增加284.8%,為去年同期的近3倍,將對新房市場供應起到積極的補充作用。
更精準調控
除了深圳、浙江等省市外,近日,安徽合肥濱湖新區和山東乳山濱海新區相繼出現了局部區域的“炒房熱”。
20日,針對銀灘(濱海新區)“炒作”海景房的問題,山東乳山官方發布通報稱,將實施商品房銷售市場集中整治行動,對銀灘區內在售樓盤售樓處進行現場檢查,規范房地產銷售現場管理;正在研究轉變房產銷售模式,完善房產交易信息平臺,動態公開房價、銷售等信息。當地還要求開發企業在售樓現場公示《購買新建商品房應注意事項》,讓購房人閱后簽字確認。
同日,針對此前網友在合肥市政府網站留言的“最近網絡上又有大批人在炒作合肥濱湖高新區的房價,希望政府能嚴控房價”,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回應稱,下一步將“采取針對性措施,重點打擊各類炒作行為,嚴格規范中介機構線上、線下房產信息發布,堅決查處虛假信息,穩定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告訴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合肥出現房價上漲乃至“炒房”現象,主要由于當地在人口、產業、創新上的吸引力;而乳山出現的“炒房”,則是針對旅游類地產的投資性購房。后者的可持續力較弱。
嚴躍進稱,此次合肥的“炒房”問題還應關注中介和二手房業主串通哄抬房價的現象,該現象此前在深圳出現過。“過去的調控更多體現在對房企和中介代理機構的調控,對于業主的管控較少。未來,政府應把業主控價等行為納入監管之中,這樣有助于促進地區房價的穩定。”他說。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