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武漢“封城”第16天,李峰(化名)已開啟在家辦公模式。從每天早上先看疫情數據,到心態轉平、投入工作,他經歷了自我疏導的十六個日夜。家人身體健康,心理未過度緊張,已是在他看來最大的幸運。
李峰就職于武漢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受疫情影響,集團已將復工時間延至2月14日,但大概率會再次延期。這期間,他一直陪伴家人,居家辦公。身處疫情漩渦,沒人比李峰們更渴望一切盡快結束。“希望疫情能在3月有所好轉吧。”他感嘆。
與李峰處境相似的地產人不在少數。這場從武漢蔓延開的新冠疫情,已徹底打亂房企慣常的工作節奏。土拍延期、售樓處關閉、復工時間一再延遲,地產人正隨行業停擺,經歷充滿未知的最長“假期”。
大多數房企將復工時間推遲至2月10日,少數推至2月17日。即便如此,隨著疫情持續發酵,返工后員工安全如何保證?仍需企業未雨綢繆。“10號就返工了,但口罩都沒貨,只能戴防護級別最低的。”有房企員工不禁擔憂。
“被動”延長的假期
2月6日,融創中國發文稱,集團2月10日至2月14日期間,采用遠程靈活辦公形式,2月17日起恢復現場辦公。各單位所在地政府如有規定晚于此復工日期的,按照當地政府規定執行。
頭部房企中,中國恒大也選擇大幅推遲返工日期。早在2月2日,該集團便下發通知,將假期延長至2月16日,17日打卡考勤上班。原定于2月9日至12日召開的各產業集團領導班子會、年度工作會議等全部取消。
不僅如此,中國恒大還要求全國范圍內1246個項目2月20日前不得開工,全國1040個售樓部2月20日前不得開業,具體開工、開業時間將根據疫情情況另行通知。
閩系房企正榮地產也決定,將正式復工時間延至2月17日。期間實行員工居家辦公,后續復工安排會視疫情發展情況和政府要求進行配合與支持,不排除繼續延長居家辦公的可能性。
多數房企如新城控股、泰禾集團、金科股份、中國奧園等,選擇推遲復工至2月10日。“原則上10號復工,并按各地政府要求進行調整。”有就職于某TOP20上市房企的員工稱,到目前為止自己都沒出過門。
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房企同樣如此,原則上10號復工,但會根據上海市最新政策進行調整。昨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致全市各企業書》,希望各企業盡量安排員工錯峰返滬,科學制定復工復產計劃,靈活安排員工分批返崗。
“肯定要分批次復工,現在不可能一刀切。我感覺即使已推遲復工的公司,到時也只能總部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到公司。”上述房企員工稱,目前公司很多工種已通過微信、OA系統,進入在線辦公狀態。
據衛健委數據,截至2月6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1161例,累計治愈出院1540例,現有確診病例28985例,累計死亡病例636例,現有疑似病例26359例。
疫情數據持續攀升,房企不得不將防疫安全擺到首位。更重要的是,房地產業與建筑施工緊密相關,高度依賴外來務工人員。人口大規模流動下,稍有不慎便難逃疫情。
“如果沒法確保工地工人的安全,還不如不開工。”美的置業證券中心總經理俞炎樹認為,企業不僅對在工地上工作的員工,同樣對辦公室、特別是售樓部員工的責任非常重。開工一定要慎重,重要的是員工都平安。
為最大限度做好防疫工作,有房企已開始準備預案。據悉,融創中國要求,原則上員工應于2月10日之前返回工作所在地,并在工作所在地自行隔離至少7天,經檢查無異常后方可進入辦公區。
正榮地產同樣表示,外地員工要錯峰避開人員流動,延遲返滬時間,最大化地降低疫情風險。來自風險較大區域的員工,要做好自身隔離,確保健康后再正式復工。
“昨天在征集大家居家辦公的想法。10號返工后,公司會做好體溫監測,具體防疫措施正在協商。目前,食堂早餐晚餐已停,中午變盒飯,避免員工交叉感染。”某渝系房企員工告訴記者。
在線辦公成主流
延期不等于停工。身處高周轉地產行業,地產人早已開啟新一輪“升級打怪”模式,只不過戰場轉至線上。“大年初二就進入工作狀態了。”有房企員工無奈表示,剛開始看到電腦就很煩,強迫一段時間后已接受現實。
“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我們公司2月1號就開始上班了。”藍光發展(600466.SH)董秘羅瑞華說,金融機構上班后,公司財務資金人員也進入工作狀態,通過電話等方式與其溝通,加速融資落地。要在確保現金流安全情況下,為公司“化危為機、彎道超車”做資金準備。
讓地產人如此焦灼應戰的,是疫情后斷崖式下跌的銷售數據。“1月份,大部分房企銷售都出現下滑,不過這只是開始。” 易居企業控股CEO丁祖昱稱,春節前后一周,房地產銷售數據基本接近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零成交”仍是常態。
羅瑞華同樣表現出對銷售業績的擔憂。“我們1月份實際銷售額在54億左右。去年一季度銷售是188億,本來計劃今年增長10%。但現在看來,一季度目標要進行修正。我們力爭能達到去年水平,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上述美的置業人員同樣稱,雖不至于“零成交”,但斷崖式的數據比較明顯。如果疫情能控制好,湖北以外的省份早點恢復,就能更主動一些;如果疫情繼續惡化,可能不僅是二月份,三月份都會更加被動。
此番擔憂并非毫無依據。中指研究院調研后發現,春節是外地務工人員返鄉置業高峰期,若無疫情,近半調研民眾有置業需求。但疫情來襲后,僅有33.51%的民眾仍考慮置業,有66.49%的民眾不考慮在當前置業。
從高確診病例區和非高確診病例區看,均超七成民眾延后置業計劃,高確診病例區民眾延后占比較高,達71.09%。從置業信心看,近九成民眾認為疫情對置業信心有影響,其中超過一半民眾認為影響很大。
為盡力挽回損失,不少房企推出線上售樓處,各大房地產平臺也利用VR技術搭建線上展示模式。還有房企通過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開啟網上營銷,如萬科的萬科在線家小程序、金地集團的金地好房小程序等。
但從購房者實際選擇看,線上營銷的轉化效果難言樂觀。據中指院上述調研,疫情發生前,“網上售樓處”檢索量保持較低的水平,線下門店是購房者首選的看房、購房渠道。疫情發生后,有56.93%的受訪民眾表示,不會通過網上售樓處購(看)房。
當下,業內普遍寄希望于3月份,對2月份做最壞的打算。“若疫情能得到有力控制,3月或3月下旬,很多地方的成交可能會慢慢恢復。”丁祖昱認為。不過,在疫情徹底緩解前,所有推測均非定論。疫情仍是當下最重要的變量,地產人的備戰,卻已經開始。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