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收購方已經原價回購小業主們的產權,并將此前的所欠租金、違約金、滯納金等一次性返還給小業主,約70%的小業主已經簽約,據了解,回購將截止到7月底。但部分小業主對記者表示,所欠租金等均是業主們該得的,絕不同意原價回購。
原價回購
多位小業主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己購買的產權早就不能自己支配了,現在全部被圍擋。“眼看著項目快要重新進行裝修了,糾紛還沒有得到解決。”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大鐘寺的項目處于一個近乎全封閉的狀態,幾乎都被圍擋遮住。據了解,從2019年5月開始,該項目就已經處于此狀態,并有人專門負責看守。
據中坤廣場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收購方還是要以原價回購的方式收購小業主們的產權,對于同意的小業主,會將此前所欠的租金、違約金、滯納金等一次性返還。對此,他表示,70%的小業主已經簽約,收購截止到7月底。
事實上,中坤廣場早在2018年12月就開始陸續與部分小業主簽署“原價回購”協議,但并未包含所欠租金、滯納金、違約金等,因此此前大部分業主拒絕簽約。
一位小業主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了對原價回購的不滿:“中坤廣場之前所欠我們的租金、滯納金等,都是我們應該得到的,我們只接受以現在的市場價出售我們的產權。”另一位小業主則表示,他在2006年以6萬元/平方米的價格購買了40多平方米的商業用地,共計200多萬元。“如果以幾年前的價格回購,中間的損失誰來償還?”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分別聯系了收購方和第三方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資產”),但截至發稿,收購方表示不作回應,而東方資產未予以回復。
六年糾紛
中坤廣場與小業主們的糾紛已經有六年之久。該項目于2004年底開工,2006年大鐘寺中坤廣場項目由中坤集團旗下北京中坤長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進行開發,并對一部分產權進行銷售,中坤集團旗下的大鐘寺商業有限公司同時對出售的單位進行回租。2007年完成主體工程并宣布開街。據一位業主回憶,中坤集團方面當時承諾購買者每年可獲得不低于8%的租金回報,當時共有1200多位小業主。
在高回報和連帶保證承諾下,許多業主在2007-2008年間以每平方米4萬-5萬元的價格購買了商鋪。直至2013年前,商鋪業主都拿到了相應的租金回報,但從2014年開始,中坤集團方面不再兌現承諾。此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小業主與中坤集團簽訂的十年租約,租期大多在2017年8月底已到期。因小業主認為中坤集團未給2014-2017年間應有的租金,導致矛盾逐步升級。
直到2019年2月,收購方斥資90億元收購了大鐘寺中坤廣場。此次收購是通過第三方公司東方資產完成的。
侵權何解
北京厚大合川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中心負責人羅思翔律師認為,無論目前改造的是商場公共區域還是商鋪,只要改造行為未經業主同意,其行為都將構成侵權,業主有權要求恢復原狀,相關費用應由侵權方承擔,如果造成損害的,還應予以賠償;此外,就目前商場提出對業主商鋪進行原價回購的要求而言,只要雙方意思表示真實、簽訂協議、并在不動產登記中心進行相應的物權變更即可,公司提出的原價回購本質上是一個合同要約,業主有權利同意或拒絕。
羅思翔稱,如果公司對業主的合理訴求置之不理,一方面會讓公司陷入訴訟的泥沼中,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疲于應訴。另一方面,如果公司目前確有尋求其他公司對其并購、重組等需求,大規模的訴訟記錄可能產生對其估值不利的盡職調查報告。
對于收購方來說,最大的隱患則為業主與中坤集團的糾紛。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禹表示:“根據我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公司合并,應當由合并各方簽訂合并協議,并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一般情況下收購人是需要承擔被收購公司債務的。”
“收購方通過第三方公司進行收購,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風險。”張禹直言,所謂的收購就是進行了股權轉讓,實際承擔債務的人也進行了變更。但如果中坤集團仍未履行合同,業主也可繼續起訴中坤集團。業主和中坤集團間的糾紛不能解決,業主還是產權所有人,對于收購方來說,不管是轉型還是繼續運營都會受阻。
來 源:北京商報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