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東莞市長安鎮多個社區先后一共推出11個城市更新單元,并簽訂前期服務商,陸續開展權益核查等工作。長安的南部片區社區,特別是地理位置緊靠穗深城軌的社區響應最積極,包括沙頭、廈邊、廈崗、新民等社區共推出11個城市更新項目4726畝,更新項目多、更新面積大、涉及范圍廣。
長安鎮委委員陳文龍表示,長安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土地資源緊缺制約發展,今年長安鎮《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更高標準抓城市品質提升,以“三區”建設引領發展規劃。長安大力推進城市更新,是為拓展城市和產業發展空間,重新定位城市功能,提升長安城市品質。
構建全方位統籌協調體系
實現“骨肉相連”
“城市更新”對大部分市民來說也許仍然停留在“舊改”的概念上。東莞自2010年啟動的“三舊”改造,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但出現了項目同質化、規模零散、布局分散等問題。現在升級版的連片城市更新,打破原有的土地利用碎片化,不再是原有的小修小補。
本次長安集中推出如此多城市更新單元,更強調全鎮一盤棋。據了解,長安鎮著力構建全方位統籌協調的規劃管控體系,已于2019年5月完成編制《東莞市長安鎮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18-2022)》,該規劃指導和統籌長安鎮轄區內城市更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強有力的規劃指引與管控約束。長安土地開發建設強度已達60%,遠遠超過45%的全市平均水平,成片的建設用地更是少之甚少,結合我鎮目前申報的更新單元情況,面積少則200多畝,多則上千畝。
多年的城市發展,長安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的承載力早已超負荷。通過城市更新,也是推動全鎮一次公共設施補短板的行動。陳文龍生動地形容,依據城市更新專項規劃,通過城市更新單元劃定,明確更新單元內公共設施的規劃要求,實現“肥瘦搭配”“骨肉相連”,權利與義務相掛鉤。
他透露,通過城市更新,將在長安鎮建設一批高品質的公辦學校、兒童公園、社會福利設施以及社區中心等;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引導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標桿項目。例如,新民社區茅洲河沿岸產城融合類更新單元,面積約1884畝,目前東莞市少有的大面積、靠近深圳的連片改造項目,其中公共配套的比例就達到項目總面積的40%。
社區成城市更新主力軍
改造熱情高漲
城市更新的呼聲在長安前所未有之熱烈。
“毫無疑問,社區是長安鎮城市更新項目的主力軍。”陳文龍表示,“長安現有建筑物大多于80-90年代建成,年代較早,空間布局零散,建筑質量老化比較嚴重,建成區環境比較惡劣或者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現有土地利用效率明顯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亟須通過城市更新盤活土地,實現土地的二次提升。社區確實有改造的迫切性,事實上,社區改造的熱情高漲。”
截至目前,納入長安城市更新標圖建庫項目共184宗,面積13831.77畝,其中集體建設用地面積為11687.3畝,社區是改造的主力軍。例如沙頭社區擁有穗深城際鐵路和未來東莞地鐵三號線站點,其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不言而喻。沙頭社區緊抓機遇,共推出6個城市更新單元,合計面積1980畝,成為長安鎮城市更新招引前期服務商單元項目最多、總面積最大的社區。另一個有穗深城際鐵路長安西站站點的廈邊社區,也推出三個更新單元,包括TOD核心圈800米的城市更新單元和兩個舊村的城市更新單元。
規劃發展原則:
“成熟一片推進一片”
城市更新,同時對于很多社區來說,是摸著石頭過河。
2019年8月5日,長安鎮印發實施《長安鎮集體經濟組織公開選取前期服務商操作指引(試行)》,明晰具體前期服務商的操作流程及申請公開招引前期服務商的主體須為集體經濟組織。
“鑒于長安鎮城市更新的前期工作的工作量大、耗時長、技術要求高,社區經驗不足等,因此長安鎮更新單元需引入前期服務商,為社區理順改造項目推出市場前的土地整備。”陳文龍表示。
有市、鎮政策的支持和指引,沙頭、新民、廈邊、廈崗等社區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地塊開發成熟程度等條件,全力加快推動城市更新項目,并成功招引前期服務商,協助社區理順城市更新項目前期土地整備及公開招引的相關工作流程。
“各個社區在積極推進城市更新的同時,需結合自身的短期和遠期發展規劃,堅持‘成熟一片,推進一片’的原則,分期分批地合理推進項目,集中利用社區有限的資源推進重點項目。”陳文龍強調社區要推進項目要注意科學合理和公平公正公兩大原則,社區應在選取或推進項目過程中充分發揮主人翁的主導作用,特別是招引企業資格條件的設定環節,切記不能受到開發商、平臺轉化企業的干擾,避免插旗圈地的情況發生,保障公開招引工作的公平公正。城市更新的項目涉及權益人比較多,如何核查和確定不動產權益、如何征詢不動產權益人意愿、如何擬定拆遷補償方案均需要公平公正公開下進行。
來 源:廣州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