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6日下午,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聚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專題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出席發布會,介紹貫徹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安排部署并回答記者提問。
■ 以9條軌道交通、4個過江通道等項目為抓手,持續提高“主城做優、四副做強”承載力
市發改委副主任余功豹在發布會上介紹,為精準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武漢將重點推進380個市級重大項目,確保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400個,推動疫后重振“十大工程”落地見效。
2021年,武漢將堅持以邁瑞醫療研究院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以武鋼、武石化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改投資項目為突破,確保工業投資比重穩中有升;堅持以綠地會展、融創文旅、嘉里中心、阿里巴巴華中總部等一批高端業態項目為引領,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和會展、文旅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投資提質升級;堅持以武漢至天門等“1+8”城市群高速公路網、天河機場第三跑道、陽邏鐵水多式聯運、六環線等交通項目為關鍵,增強“一主引領”輻射帶動能力;堅持以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和12號線等9條軌道交通項目、二七路過江通道、雙柳長江大橋等4個過江通道項目,以及兩湖隧道、友誼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等快速路網項目為抓手,持續提高“主城做優、四副做強”承載力。
■ 武漢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000家
大力培育“小巨人”“瞪羚”“獨角獸”
市科技局副局長徐濤介紹,2020年,我市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842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259家。超額完成了年度凈增高新技術企業800家、總量達到6000家的目標。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力度,做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培育更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徐濤表示,將建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型高成長企業(科技“小巨人”、“瞪羚”、“獨角獸”)、高新技術企業數據庫,為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工作提供支撐。
徐濤介紹,對于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市區給予每家40萬元獎勵;對于新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備案登記企業、國家級知識產權貫標達標企業,市區給予每家20萬元獎勵。對于有效期內整體搬遷至我市的外地高新技術企業,經過認定的,市區給予每家補貼100萬元。
■ 力爭在先進存儲、新型顯示、生物醫藥等領域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市經信局總工程師明文龍介紹,2021年,通過實施產業鏈提升、智能化轉型、產業空間優化三大工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聚焦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以及工業基礎軟件,攻關突破,力爭在先進存儲、新型顯示、生物醫藥等領域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增強產業發展自主可控能力。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全產業鏈智能化改造,推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推廣應用新型智能裝備,加快提升制造過程、裝備、產品智能化,建成一批示范性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換道超車。
同時,持續高質量建設五大產業基地,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聚焦光谷、車谷、網谷、星谷,建設高端高新產業集群,支持新城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中心城區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形成特色產業集聚,打造工業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來 源:長江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