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澎湃浪潮中,番禺區正釋放出驅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高校林立的創新策源地與根基深厚的傳統產業帶并非割裂,而是在深度交融中催生出從實驗室到產業鏈的驚人躍遷。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推動者,廣州市番禺信息技術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番禺信投”)以國企擔當為基石,通過科學規劃與生態化運營,激活了這片土地的創新基因。
雙軌驅動的“灣區樣板”
番禺的創新能量裂變源于“高校科研策源力”與“傳統產業鏈韌性”的雙軌并行。依托廣州大學城這一大灣區“智核”:匯聚12所高校、20萬師生、194個省部級實驗室及廣州超算中心,番禺信投整合創信園、創博園、創享園、創投園、創智園、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青創匯及創景園等8大載體,打造出總面積超90萬平方米的廣州大學城科技園,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鏈條創新載體。與此同時,公司深度參與萬博商務區開發,推動其成為千億級產業平臺,吸引總部經濟、跨境電商與數字經濟企業集聚。雙軌并進下,番禺信投通過搭建政企協作橋梁,吸引頭部資本與高端產業要素,為區域注入發展動能。
校企聯動的“創新飛躍”
廣州大學城不僅是全國高教資源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更以“首個”為關鍵詞,孕育出低空經濟示范島、未來產業科技園等一批創新標桿。這一成就背后,番禺信投扮演著“拆墻者”角色:拆除校園與市場間的壁壘,促成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加速成果轉化,番禺信投公司組建專業招商小組,聯動高校、科研機構及政府資源,強化科技園運營。目前園區已吸引小鵬匯天、探跡科技等獨角獸企業入駐,成為低空經濟與智能網聯產業的孵化高地。創智園、創景園等項目更提供科研孵化、人才住房等配套,滿足企業全周期需求。
傳統產業的“生態滋養”
番禺深厚的制造業根基,恰似一片肥沃的生態濕地,孕育著新興產業的蓬勃生長。番禺區南村鎮,上千家紡織工廠的縫紉機聲編織出獨特的產業交響。這里形成的“72小時打樣、7天出貨”能力,支撐起希音(SHEIN)覆蓋全球的“小單快返”商業神話。而在沙灣珠寶產業園,年加工超百噸黃金的精密制造基礎,正為智能穿戴設備企業提供關鍵部件支持。即便是看似傳統的燈光制造集群,其供應鏈網絡也催生出舞臺科技、文旅光影等新業態:番禺的實踐印證著,傳統制造業絕非被替代的“舊動能”,而是孕育新質生產力的母體。
站在廣州大學城創新軸與萬博商務區交匯處,番禺信投打造的“雙軌驅動”模式正釋放裂變效應。當高校科研團隊的專利技術在工廠轉化為產品,當跨境電商平臺的全球訂單激活沉睡的生產線,一種貫穿實驗室、產業鏈、人才鏈的生態循環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