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要控制城市開發強度,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2016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又明確要求,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再次提出,要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城市更新,由此一步步進入人們的視野,現如今已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顯而易見的是,近年來我國城市更新的力度和速度都在迅速增加,包括城市空間規劃、城市土地資源配置等在內的城市更新內容也正成為當下各地在編制“十四五”規劃中普遍重視的內容。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城市更新各方面進展較為緩慢。伴隨疫情情況好轉,如何進一步形成運營機制的閉環,更好地實現城市更新過程中價值的創新和提升,成為業內普遍關注的重點。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黨中央順應時代要求作出戰略深化和戰略再定位,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產業轉型升級影響重大。在此背景下,早期依靠土地增值獲取紅利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難以為繼,后疫情時代該如何抓住有限的政策窗口期重塑城市更新的商業模式,顯得尤為關鍵!币晃婚L期從事城市更新實踐的業內人士在“第十二屆中國產業園商務區發展論壇”上表示。
整體來看,后疫情時代的城市更新已從過去簡單的“三舊”改造轉向以“存量與增量聯動、產業與空間結合、文化與活力并重”為特征的有機更新。以廣州為例,為強化頂層統籌,《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總體規劃》《廣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見》《廣州市城市更新(城中村)全面改造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正加快推進編制。同時廣州正通過城市更新多項重點工作,促進城市生態修復和城市功能修補,努力探索城市有機更新、老城市煥發新活力的有效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深度融合。
實踐出真知,通過有機城市更新形成的新工業、新商住、新生態等集聚區,已成為引領廣州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土。在廣州城市更新代表作——永慶坊的特色主題論壇上,廣州市荔灣區住房和建設局副局長黃慶侃表示,永慶坊經驗依賴于黨委統籌下的“政府主導,企業承辦,居民參與”的改造模式。恩寧路是目前廣州保留最完整、最長的騎樓街,改造過程中采用“修舊如舊,新舊共融”的方式,在活化歷史建筑的同時,也進行了特色創新,打造出了玻璃房子等時尚場景。
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帶來城市更新投資機遇,高和資本秉持著并購、流動性和內容創新的理念三輪驅動城市更新發展,通過搭建產業與物業之間、資本與資產之間、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之間的橋梁,有效助力了區域城市更新健康發展。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邊蘭春表示,我國不少城鎮普遍存在原設計標準較低、維護不到位、市政設施破損嚴重、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缺乏等問題,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城市有機更新是對城市區域再規劃和環境再升級的過程,可有效破解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提高居民獲得感,促進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那么,在后疫情時代,如何才能讓城市更新更優雅地生長?翰同資本創始人王倩就此表示:“城市更新鏈條長、涉及環節多,今后還需資本方、運營方、設計方、運營多方等更加緊密地攜手合作,一起在實踐中謀發展求共贏。”
來源:中國建設報產經報道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