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美經貿磋商
關稅緩期釋放積極信號
中美雙方在英國倫敦舉行經貿磋商機制會議,圍繞貿易框架達成初步共識。此次會議的亮點之一,是針對中國稀土及磁性材料出口管制問題的討論。根據框架內容,若中方批準相關出口許可,美方將考慮解除部分對華出口限制。這一進展被視為雙邊貿易關系緩和的重要信號。與此同時,美國方面也宣布,對部分中國商品的高關稅將暫緩90天,為市場提供了短期的緩沖空間。然而,這種暫時性的讓步并未從根本上消除市場的不確定性。由于美國政策走向仍存在反復,市場主體對未來的預期依然偏向謹慎,投資與消費信心尚未完全修復。
因此,對于房地產市場,尤其是與出口導向型產業密切相關的辦公樓市場,短期內難以恢復全面積極的態勢。相比之下,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內需求的復蘇節奏,這將成為推動經濟穩定與房地產市場回暖的關鍵因素。在當前外部環境仍具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企業與投資者應更加重視內需潛力的釋放,關注政策支持方向,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變化。
02 寫字樓市場
關稅暫緩未能扭轉企業謹慎態度
寫字樓市場在關稅暫緩后并未出現明顯反彈,萊坊近期與市場多方交流了解,目前跨境電商行業整體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面向美國市場的跨境電商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大。 我們觀察到出現個別跨境電商退租的案例,更多是由于企業擴張意愿減弱,同時出于降本增效的考慮,可能搬遷到規模更小的寫字樓,但整體并未出現大規模退租或空置率顯著上升的情況。此類的電商及跨境電商企業主要集中在在廣州琶洲區域,傳統貿易企業則多分布于珠江新城和越秀。
而外資企業對政策不確定性尤為敏感,更多選擇延后決策或維持現有規模。事實上,一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仍處高位,反映出企業整體經營信心仍偏弱,辦公空間需求難以快速恢復,根據萊坊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甲級寫字樓的全市平均空置率為18.63%,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萊坊預計2026年將迎來供應高峰,新增甲級寫字樓供應面積將達到58萬平方米。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整體辦公市場租金持續下滑,降至每平方米每天人民幣6.74元,空置率上升了0.6個百分點,達到22.2%。
03 物流與工業地產
外貿預期未穩,投資決策趨于謹慎
另一方面,受益于關稅政策90天緩沖期,集中在前海、科技園等區域的跨境物流企業短期內需求出現明顯增長。不過要注意中國對美貿易有顯著波動,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2025年5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驟降34%,降幅遠超4月的21%,創下自2020年2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與此同時,自美國進口同比下降3.4%,也較上月的0.2%有所擴大,當月實現對美貿易順差180億美元,同比下降超過40%。這一現象反映出出口端壓力顯著上升。關稅暫緩帶來的短期緩沖,不足以抵消外貿環境的中長期預期,導致企業普遍選擇延后擴產與倉儲投資,而部分物流企業也積極轉戰東南亞市場。
從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物流與工業仍面臨一定壓力。2025年5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繼續下行,創下近22個月來的最大跌幅,顯示工業品價格仍處于調整階段,企業盈利空間有所壓縮。 與此同時,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雖短期回升,但整體仍多處于50以下的收縮區間,反映出制造業景氣度尚未穩固,企業在擴產與投資方面保持觀望態度,整體市場仍有待進一步提振。
04 “高儲蓄、低消費”矛盾
制約市場回暖
在消費信心不足的背景下,房地產作為大宗消費品,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的行業,支持政策效果難以充分釋放。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5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今年前四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了12.55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高達7.83萬億元,占比超過六成,顯示出居民資金更多流向銀行儲蓄,而非流入消費或投資市場背后反映居民選擇將資金存入銀行,而非用于消費,往往是因為對未來收入及市場環境等存在不確定性,當前高儲蓄、低消費的結構性矛盾,成為制約房地產市場回暖的重要因素。
05 展望復蘇
仍需多維度政策協同
整體來看,當前政策已釋放出積極信號,中美關稅緩期釋放短期利好,但房地產市場的全面復蘇仍需更強有力的結構性政策支持。住宅、寫字樓、物流和工業地產各自面臨不同挑戰,單一利率工具難以全面奏效,唯有通過財政、土地、信貸與需求端政策的協同發力,才能真正推動房地產市場走出低谷,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來 源: 萊坊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