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體驗的越來越重視,產品向服務轉型的趨勢也越來越廣泛。如今,在疫情之后對辦公場所的反思中,萊坊指出,辦公場所即服務。
員工的需求是轉型的重要因素
萊坊最新的《重塑辦公場所》研究報告(Re-Imagining the Workplace,以下稱研究報告)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即今年疫情帶來的辦公場所轉型與此前的案例有很大不同。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企業對辦公場所加以改變的出發點是節約成本;而2020年,在每個人都親身經歷了疫情,意味著企業在制定其辦公場所轉型計劃時,除了考慮節約成本的需求,還有一個與此前最根本的區別:員工希望辦公方式有所改變的迫切愿望。
這一區別給轉型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企業需要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員工的想法,尋求更多的選擇、更高的靈活性以及更具價值且可持續的工作體驗,并盡可能以此為契機推進辦公空間的改革,從而實現轉型帶來的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
例如,大部分員工都能夠在家有效地開展工作,并且居家辦公能幫助很多人提高工作效率并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居家辦公存在一些弊端:既有心理上的孤立感,也有家中沒有合適的工作空間而影響效率的困擾。相較于詢問員工是否可以居家辦公,企業更應該問的是誰可以或誰應該居家辦公,以及居家辦公的工作模式應該持續多久。
與此同時,企業提供居家辦公之外的選項及其他的辦公地點也同等重要,不能因為員工家里沒有合適的辦公空間,就忽略他們同等享受免通勤、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權利。
影響未來辦公場所策略的重要驅動因素
寧愿耗費時間和金錢在通勤上,也要到辦公室上班的員工肯定不是僅僅為了到公司回復郵件或參加虛擬會議,而是為了與人社交、合作、互相學習及促進發展。因此,辦公場所的核心將不再是工作臺,而是如何打造不同的工作環境以促進員工開展這些活動。
研究報告因此著重指出,不論是企業內部或是聯合辦公、共享空間的運營方,都已意識到:創新中心將成為未來辦公組合方案的關鍵部分。創新代表著員工的培訓和個人發展,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在線學習的潛能,隨著員工認識到線上與線下混合式學習體驗的重要性,如同居家辦公提高了辦公場所體驗的門檻一樣,在線學習體驗也意味著實體教學體驗需要進一步優化,因此可以預見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優質共享體驗中心。
此外,另外兩個重要驅動因素——在經歷過疫情帶來的痛苦和焦慮之后,幸福感和可持續性發展是所有員工都希望政府及企業關注的兩個重要因素。
未來辦公場景新的潛在辦公場所模型
我們需要從疫情期間的居家辦公體驗中學習、開發并演變出一種能夠將實體和虛擬相結合的全新工作方式。研究報告判斷:未來辦公場景將會從只有寫字樓辦公和偶爾遠程辦公兩種選擇的“一刀切”通用型解決方案,變為辦公場所成為員工可進行多選的服務,從而打造更加分散、本地化、便捷和可持續的房地產平臺。
當然,短期內,寫字樓依舊是核心辦公場所,提供凝聚組織的實體環境,讓員工可以建立并開啟協同共事的關系,無論是虛擬還是實體形式,都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
當辦公場所變成服務平臺后,辦公場所的重塑就必然依照行業和企業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平臺和不同解決方案。例如,一家只在全球主要城市開設辦公室的國際律師事務所可能會繼續集中辦公,而為特定區域服務的公共行業機構將變得高度本地化。在全國范圍承接項目的工程公司,其辦公地點可能會變得更加分散,新興初創公司則更傾向于采取虛擬辦公的方式。
企業也應順應時機,打造關注員工效率和幸福感的就近辦公、創新和教育中心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意味著創造空間,更意味著創造服務、內容和體驗。
研究報告因此對轉型計劃中幾個重要部分提出建議:
01多種辦公模式的組合
未來沒有適用于所有員工的通用型解決方案,而是基于如何融合實體和虛擬平臺、心理和個人偏好以及工作活動,將辦公樓內外的多種選擇結合起來。
02辦公場所服務策略
根據業務模式制定具體工作場景,從而研究出一個融合人力、信息通信技術、辦公場所功能的辦公場所服務策略,以優化生產力、體驗和效率為目標制定相關成本和工作計劃。
03變革管理
關注因辦公場所重塑帶來的多重變化,對管理者和員工進行引導和培訓。
04變革的落實和效果
執行辦公場所重塑計劃,并由此提升績效、降低管理成本與風險,與企業、客戶、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變革的過程必將伴隨各種挑戰和變革計劃的修改、提升,以實現更落地和更高效的成果,并滿足員工、客戶和企業日益變化的需求。
萊坊上海辦公樓服務部主管李章南表示,和全球大多數城市一樣,上海也受到疫情的影響。不過幸運的是,辦公樓及周邊配套已基本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盡管實現了快速恢復,但我們仍然看到員工對未來工作場所的態度有了巨大的轉變。不論是受疫情影響而陷入困境的或是在疫情中抓住機遇而蓬勃發展的企業都面臨著從傳統的集中化模式向本地化、分散化模式轉變。對于仍面臨困境的企業,何時能完全恢復尚未可知,所以靈活性強的聯合辦公方式從“需要”變成了“一定”。對于蓬勃發展的企業,例如游戲、線上教育等科技行業,許多都是年輕的公司,他們年輕的管理層更期待有活力的、靈活的辦公場所。
萊坊董事及北京辦公樓服務部主管朱毓敏表示,疫情對寫字樓市場、業主和租戶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引發了大家更多的思考。各行業租戶都在疫情后思考和實踐更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模式,并不斷調整以更適應公司發展步伐。北京作為全球獨角獸之都,獨角獸企業的逆勢而上創造了持續增長的寫字樓租賃需求,為市場提振了信心。而這些年輕且富有生命力的獨角獸企業,均更加注重工作場所的員工體驗。辦公場所的分布亦更多考慮員工通勤便利程度,集中+分散是更多被采用的模式。對迅速發展的獨角獸企業來講,“靈活性”與“穩定性”同樣重要,變革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萊坊董事及深圳辦公了服務部主管吳婧表示,從傳統寫字樓到共享辦公,從集中辦公到靈活分散辦公。不同的時代及社會事件導致租戶的訴求一步步的成熟也更加細化。深圳作為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集聚了眾多獨角獸、互聯網巨頭以及大型制造型實業企業,租戶對辦公場所的訴求更加多樣化同時更迭更加迅速。除去市場化的因素,深圳政府的政策性引導也某種程度上刺激著產業的遷移及辦公產品的進化。在此大背景下,各個發展商及運營商,已經逐步從粗放型的硬件主導型產品,向軟件主導型即服務導向的辦公場所快速進化,以求在租戶主導型市場中求一席之地。同時,租戶面對的多樣化市場以及經歷了特殊的疫情大環境后,租戶對辦公場所的訴求更加成熟也更加多元化。
萊坊廣州辦公樓服務部副董事黃偉倫表示,廣州作為寫字樓空置率最低的一線城市(萊坊錄得2020年第二季度廣州甲級寫字樓空置率為6.5%),高效的使用辦公面積一直是我們與租戶在疫情期間交流討論的話題。《重塑辦公場所》指出,辦公模式已不再是絕對中心化,同時更加考驗企業對于辦公場地策略的制定;而策略制定需要企業從上而下的自我審視和溝通協調,在不斷的頭腦風暴與碰撞中一步步實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報告也指出,無論公共部門或民營企業,面臨成本壓縮時也不能輕忽員工幸福感和組織可持續性發展,才能在疫情常態化情況下面對改變,擁抱改變。
來源: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