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彈出了警報消息,系統檢測到廚房的排污泵發生故障,我立刻安排值班人員去處理,避免了污水外溢。”前幾天,海寧經濟開發區(海昌街道)泛半導體產業園工程主管沈華說,產業園正在打造可視化AI園區,破解了很多園區管理難題。
從去年11月起,海寧(中國)泛半導體產業園區引入阿里云,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開發了智慧安全、智慧能源、智慧設施、智慧環境、智慧服務等五大智慧平臺,并集成到“園區大腦”——園區統一管理軟件平臺,讓園區管理更安全、更綠色、更智慧。
引入阿里云 收集、分析園區數據
走入海寧(中國)泛半導體產業園,幾十幢灰白黑相間的建筑依次排開,很有現代藝術氣質。當記者的汽車即將駛入園區服務中心時,區(街)辦事員馬金強在手機小程序上,點擊了對應道閘,道閘就自動打開了。
在園區服務中心4樓,有一個指揮室,這就是“園區大腦”。指揮室有一個大屏系統,不僅有安防視頻,還以圖表等形式展示園區運營的各項數據,包括能耗數據,廠區、宿舍、服務中心的消防數據,電梯安全數據等,讓園區管理人員一目了然。
馬金強介紹,整個系統平臺有三層,有負責收集數據的ICT基礎層,由阿里云及阿里企業物聯網平臺(IOT)服務提供的數據分析層以及數據呈現的服務層。
其中,作為整個智能系統的“感官”IC基礎層,其實就是在電表、水表、氣表、攝像頭等基礎設施,安裝有傳感器等數據收集裝置,它們充當這些物體的“眼睛”,監測水位、空氣等,使得萬物互聯,從而收集所需要的信息和數據,反饋給“平臺”,再由平臺進行數據分析,成為五大智慧應用的數據支撐。
除了物聯網感知層,在本地網絡層中,園區骨干網采用先進的全光網絡系統,傳輸距離可達20km,簡化布線工作,避免了“蜘蛛網”,降低綜合成本,未來還可方便升級到10G帶寬。
“整個AI項目是2018年1月份開始籌建,去年11月投入使用。”馬金強介紹,園區AI系統的施工與產業園的建設同步,目前已經完成服務中心、公寓樓、園區外圍公共區域的運營。
比如,入住公寓的企業員工,可以通過園區小程序預訂、退訂公寓,同時,還可預約公共會客室等公共場所資源。公寓管理者也可以通過平臺及時掌握房間的租賃狀態、租賃人、應收費用等。
而在服務中心一樓,有一個無紙化辦公會議室,只要在iPad上點擊“會議模式”,窗簾、燈光都會自動運行,桌面上的筆記本和話筒也會自動升起。
打造AI園區 可實現科學化精細運維
“打造可視化AI園區是為了匹配整個園區定位。”馬金強介紹,泛半導體產業園定位是高端化、國際化、個性定制化和多功能化的國內一流特色產業園區,園區的管理也需要數字化、智慧化。
除此之外,考慮到園區第一組團規劃面積1170畝,第二組團還規劃了2850畝“智慧港產業園”,面積比較大,按照普通管理模式配置運用團隊,人員費用支出比較大,采用AI系統后,可以提升園區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管控運維質量,實現科學化的精細運維。
“我們采用了國內先進水平的阿里企業物聯網平臺,能夠提供設備接入、設備管理、監控運維、數據流轉、數據管理、處理分析等功能,讓園區在智慧化建設時擁有更完整的生產資料,還可以延伸到園區內每個企業用戶的物聯設備鏈接,助力園區內企業產業數字化升級。”馬金強介紹,目前整套系統還在完善中,計劃今年三季度竣工,未來會不斷升級。
他還說,現在在服務中心配電房、暖通空調系統加裝了物聯網關,就能將能夠數據采集到平臺,并對能耗用量、空調能效指標等進行數據分析,建立一套高效的能耗管理體系。未來,可以采集企業的數據,幫助企業實現能耗的高效管理。
據了解,目前園區已有瑞宏科技、芯暉裝備、北斗皓遠、海芯微等38個項目。馬金強說,希望通過打造可視化AI園區,以更加優質的平臺來吸引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入駐,努力打造完整產業鏈,使之成為海寧乃至浙北地區新一代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來 源:浙江在線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