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和地方重拳出擊整頓教育培訓市場。7月1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
在不斷趨嚴的形勢下,很多教育培訓機構不僅減少了營銷費用,還出現了大規模減薪裁員。反映在寫字樓市場上,教育培訓機構普遍態度謹慎,不僅辦公場所租賃需求下降,甚至有不少公司、機構紛紛退出寫字樓。而在退租過程中,租金、押金以及違約金等問題受到了行業與社會的關注。
強監管下教育培訓機構從寫字樓里“敗退”
來自市場的消息稱,曾經在理想大廈租賃了1-6層、接近6000平方米的高思教育,已經在該樓內退租,搬到了中關村大廈的二層,租賃面積有了很大的縮減。而據媒體報道,高思教育針對C端用戶的線下培訓機構高思校區,在北京從2019年底的50個校區,已經銳減到27個校區,減少了近一半的數量。
高思教育的退租遷址不僅僅是“個案”,更是在政策強監管下教育培訓機構的普遍現狀。作為教育行業聚集地的海淀黃莊,互聯網+教育的業態紛紛也出現了退租現象,甚至有市場消息稱有的樓宇已經空出來上萬平方米,租金報價同時出現了下調。
在行業“寒冬”中,有的企業主動調整寫字樓租賃面積以縮減開支,還有不少機構卻只能選擇“被動”退出。通過北京市教委發布的對教育培訓市場監管通報,可以略見一斑。
5月17日、6月1日和8月8日,北京市教委分別通報關于近期檢查校外培訓機構發現的問題,曝光出數十家無辦學許可證、違規開展線下教學活動以及存在其他違規行為的培訓機構,而這些機構、學校、教學點分布在全市各個區域的寫字樓內。教育主管部門對這些機構的整頓關閉,也將帶來培訓機構在寫字樓市場大范圍的退租現象。
校外培訓機構退租后 租金問題如何解決?
在這場教育培訓機構于寫字樓市場的“大敗退”中,由于提前退租引發的租金、押金等問題,于近期引發了行業與社會的關注。8月8日,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發布《校外培訓機構房租有關問題的行業意見書》。針對現有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退租問題提出行業意見。
《意見書》中稱,“雙減”政策發布后,現有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需要盡快轉變業務模式或轉行退出,不少機構原先承租的辦學場所需要緊急退租,并將租金用于退還學費、裁減員工補償等。但一些機構出現了退租困難并存在被要求支付違約金,且押金和已預付的租金無法退還等問題。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表示,在征求了有關部門意見,并實地調研走訪,以及向參與立法人員、法學專家、專業律師等人士進行了專門咨詢后,發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關于校外培訓機構房租有關問題的行業意見書》,供有關校外培訓機構與出租方協商變更或解除辦學場所出租合同時使用。
《意見書》指出,在“雙減”文件印發前,校外培訓機構如已簽訂合同承租房屋,用于開展學齡前兒童線上培訓或學齡前兒童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學科類培訓的,可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主張構成情勢變更,并與出租方重新協商變更租金標準、租賃期限等,也可以與出租方協商提前解除房屋租賃合同。出租方不應將此視為違約,不應收取違約金,并應退還押金和所預付的部分租金。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表示,如校外培訓機構與出租方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校外培訓機構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房屋租賃合同,協會將為有需要的校外培訓機構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來源:房訊網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