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霸榜,大吉巷的熱度正從繁華街市向產業高地悄然蔓延, 當全城目光聚焦于這片活力四射的商業旺地時,一個更具戰略價值的產業高地,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成為國之重企競相追逐焦點--中海金融中心。據了解,多個行業龍頭已然落子于此。
晨光穿透薄霧,灑向首都北京核心區西二環內的菜市口。曾經塔吊林立的建設現場,如今已矗立起7棟氣勢恢宏的現代化寫字樓。作為首都核心區二環內唯一新建TOD綜合體,中海金融中心以"七星盤龍"之姿,以"綠色零碳"為筆、"產城融合"為墨,在北京的城市心臟地帶精心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不僅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首都功能定位的鮮活樣本,更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建設提供了生動范例。
TOD綜合體模式,激活核心區商務活力
據介紹,中海金融中心位于"金融街南拓片區"核心,項目北接長安街,宣武門外大街、廣安門內大街等城市主干道,緊臨地鐵菜市口站東南口,項目商業與4、7號線無縫接駁,交通便利。項目承接金融街外溢企業的剛性及改善需求,打造升級版的中國科技發展期的"科技金融街"辦公高水平新配套。
空間革新優生態,構建商務辦公"新范式
走進中海金融中心,標準層3200-3500㎡的開闊空間、12-15米科學進深令人感到舒適開闊。"無柱全景采光設計打破傳統辦公空間桎梏,讓企業可根據發展需求靈活布局工位,大大提高空間利用率,幫助企業實現高質量的降本增效。
項目負責人表示,結合當前企業辦公需求,中海金融中心十分重視員工辦公體驗。除了便利交通、商業配套,項目還配置二環內極度稀缺的綠地景觀,面積達1.2萬平方米。景觀融合"低碳花園彈性劇場、森林露臺、大吉之門、能量體驗館"五大園林景觀,為企業員工提供辦公之余休憩社交的慢公園場所。
零碳技術樹標桿,擘畫綠色發展"新藍圖"
作為北京首個大型商業辦公"零碳建筑"技術集成及"光儲直柔"應用示范項目,中海金融中心1號樓建設圍繞被動技術降需求、主動技術提能效等4大類19項措施,實現建筑本體節能率63%、綜合節能率81%,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68%,遠超近零能耗建筑標準。項目其余6棟樓宇也全方位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獲得綠建三星、LEED鉑金級、WELL金級三重認證,成為建筑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標桿,有力推動"雙碳"目標在北京落地生根。
產城融合促發展,培育產業升級"新動能
"中海金融中心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聚合,更是產城融合的生態綜合體。"中海金融中心的建設過程,將傳統與現代融合,筑就蘊涵古今的地標綜合體。中海金融中心在修繕文物建筑、編號入冊的同時,在文物保護區與寫字樓中間,規劃設置了約5萬余平米的"中式合院"活化商業場域,融合古今,傳承中軸線上會館文脈的獨特氣場與魅力,形成穿越古今的時空對話感。
中海金融中心的實踐,生動詮釋了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與北京歷史文化、古建商業、城市生態融合共生的深層邏輯,這種共生關系不僅讓古建商業成為連接產業與文化的紐帶,更推動城市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功能升級與歷史記憶的有機統一,構建起產業強、文化興、生態優的良性循環。
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隨著中海金融中心項目接待中心的正式開放,項目希望吸引注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價值創造的企業蒞臨考察,通過這一平臺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同時促進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創新活力。
從交通樞紐到綠色地標,從商務空間到產業集群,中海金融中心正以"戰略支點+綠色標桿+產業引擎"的三重角色,深度融入首都發展大局。隨著更多企業入駐、配套設施完善,這座藏品級中心地標綜合體將持續釋放發展活力,為首都核心區高質量發展、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貢獻力量,書寫新時代城市建設的精彩答卷。